今年的6月14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历史见证。在众多瑰宝中,芜湖铁画以其“以铁为墨、锻铁成画”的绝技独树一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将国画的意境与钢铁的刚柔熔铸一体,成就了“铁打丹青”的传奇。

芜湖铁画非遗传承人储金霞作品《三山图》
芜湖铁画起源清初顺治年间,由技艺超群的铁匠汤鹏向大画家萧云从“索画”得其指点创制而成,采取锻铁作画,以画入铁的手法,制作山水、花卉、人物、虫鱼、鸟兽及铁字等工艺品,堪称中华一绝。2006年,芜湖铁画被国家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芜湖铁画制作工艺以铁为原料,经冶炼后,再经锻、钻、焊、锉、凿等手工技巧制成。其艺术处理手法,主要按国画中的章法布局采取散点透视原理来确定画中位置,国画技法上的“工”“写”“皴”“描”等技巧,均通过“冶”“锻”“剪”“钻”“抬压”“锉”“凿”等锻打技巧来表现。其间,画面的粗重处“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精细处则轻敲慢打、镂雕并用,才能形成一幅工写结合、虚实相间、黑白互衬、刚劲有力的铁画作品,最终达到形艺结合的艺术效果。清代诗人、书法家梁同书的《铁画歌》中叹道:“石炭千年鬼斧截,阳炉夜锻飞星裂。谁教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钩巢笔。花枝婀娜叶葱茏,并州快剪生春风。英丛蓼穗各有态,络丝细卷金须重。”
我馆征集的这幅《三山图》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为我馆量身定做的艺术精品。

该作品长1.4米,宽2米,厚度0.07米,与第五展厅开篇的新安画派,徽街景饰相洽,“砧留翰墨 铁打丹青”,它延续了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既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让观众直观的感受到芜湖铁画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