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江战役纪念馆2025年
第六届“红馆小主播”
第七期上线啦!
为大家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简单的一句话,发人深思、给人力量。一百多年来,党和人民战胜了许多困难,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依靠的正是人民的力量。 这是一张微微泛黄的功劳证,上面写着“该同志做事负责任,守纪律,能吃苦耐劳,不说怪话”,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7军政治部、司令部。功劳证的主人叫邵华良,成长在农民的家庭。1949年春天,为配合解放军强渡长江,安徽肥东地区支前工作如火如荼,昼夜不停。在“支前运输当英模,胸戴红花把家回”的宣传号召下,21岁的邵华良积极报名,成为支前担架团的一员。 1949年4月21日夜,安庆长江江面炮吼枪鸣、万船竞渡,登岸后,解放军第17军追歼仓皇逃窜的国民党部队,支前担架团紧随其后,而邵华良的任务是:一边行军一边解决全连100多人的吃饭问题。 行军意味着随时牺牲,邵华良白天随军冒雨前进,浑身湿透,夜晚宿营,架柴烤衣,还要随时躲避国民党派来侦察轰炸的飞机。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邵华良将担架员改做运输员,用担架抬着弹药器械随军行动。 当部队进入皖浙交界的高山峡谷,更大的困难接踵而至,那就是攀越拦路虎摩天岭,上山15公里,悬崖峭壁,下山15公里,荆棘丛林。为了给队员们鼓舞打气,邵华良喊道:“是英雄好汉,摩天岭上比比看!”说完便背起行军餐具带头爬山,队员们毫不示弱,扛着一箱箱有200斤重的机枪子弹紧随其后。下山后,队员们一个个累得瘫坐在地上,而邵华良却眉头紧锁,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原来,随着部队深入南方,荒山野岭,人烟稀少,粮草供应越加困难,100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了眼下的难题。邵华良走东家串西家,找村长问保长,没有大米就筹集一些稻谷,带着担架队员们舂米做饭,用盐水泡饭吃。 5月中旬,支前队伍经浙江转至江西玉山,支前担架团将弹药器械完整交到解放军第17军后勤部的手中,胜利完成渡江支前的光荣任务。在评功大会上,邵华良荣立三等功。带着这张功劳证,回乡后的邵华良又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一直扎根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人民军队的胜战密码,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途创造奇迹的力量。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步伐无比坚定,中华民族的未来不可限量。 岁月为证,山河为凭,让我们激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神力量,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