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一百多年的风雨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熔铸锻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积淀形成了绵延厚重的精神谱系。
渡江战役纪念馆“国家记忆”之“根脉”系列教育课程,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带大家一起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和磅礴力量,激发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
第十九期为您介绍的是:延安精神(7)南泥湾开荒。
(视频资料来源于央视网,有剪辑)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陕北延安东南处的南泥湾开展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当时,由于日军封锁和灾荒,加上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重兵包围和封锁,以及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中止了对八路军一切正常的配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粮食、医药、棉布、子弹、食盐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奇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八路军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自己动手、发展生产”的号召,在南泥湾实行了“屯田政策”。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建窑洞、搭帐篷、挖野菜、制农具,逐步解决了吃住和生产资料问题。在劳动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当地的耕作技术,还向边区劳动英雄学习撒种、施肥、留苗等农作技术,最终将南泥湾这片荒山野岭开垦成了稻田百顷、山岭葱绿的沃土。如今,“南泥湾开荒”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企业、团体以及个人要积极工作、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