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
热线电话
暂无在线客服
用户中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馆内新闻

第六届“红馆小主播”第六期《一封绝笔家书》

作者:Admin 日期:2025-06-23 点击:182

20250624091640_71997.jpg

渡江战役纪念馆2025年

第六届“红馆小主播”

第六期上线啦!

今天,由“小主播”孙虞淏和朱歆瑜

为大家介绍


《一封绝笔家书》


      

      朋友们,你给家人写过信吗?在这个书信渐渐被遗忘的时代,大家能否想象到战争时期一封家书的意义?人们常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展柜中陈列着这样一封家书,微微泛黄的信纸,饱经了岁月的沧桑,寥寥数行的家常,寄托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这封家书的主人叫刘世忠,山东潍坊人。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让贫苦百姓有饭吃、有鞋穿,早日过上和平生活,1948年,刘世忠告别家中的母亲和妻儿,毅然参加革命。临行前,母亲对他说:“孩子,娘等着你早点回来。”刘世忠强忍着泪水向年迈的母亲叩完头,转身对妻子说“家里母亲和孩子就交给你了,为了早日解放,我必须上战场,到了部队我一定常给家里写信”!1949年4月,“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刘世忠一路南下,跟随部队参加渡江作战。

  在渡江前,他匆匆写下了这封简短的家书。“母亲老大人安好:由新兵之后,数年未见甚觉想念……我在部队内生活很好,吃穿不错,……希家中勿念。我现在江苏省南边准备渡江,任务不久即可实行,望大人在家放心度日子吧。”在信的最后,刘世忠提到“最后要求家中见信千万来一回音,免我之念。”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许多家书一经写下,或许就是绝笔。刘世忠没有等来家中的回信,没能听到老母亲的叮嘱,直到最后,也未能再抱一抱年幼的儿子,听孩子喊一声“爸爸”,牺牲在了解放南京的路上。

  考虑到儿子刘兆学当时年纪太小只有4岁,家人并未向他提及此信。直到多年后,他在老家的橱柜里无意中发现了父亲的这封绝笔家书,他哽噎的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再也忍不住的放声痛哭。

      在那段烽火岁月里,无数个像刘世忠这样的革命先辈,他们不畏艰难、不惧牺牲,为了心中理想,为了幸福生活,他们义无反顾,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如今,尘封已久的红色家书,在展柜里默默诉说这段家国情怀,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分享到:

上一条:喜报!《一旗、一船、一江山》荣获二等奖!

下一条:夏至主题活动 | 风吹半夏声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