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联合推出系列主题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和多元互动传承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两馆五天接待观众近5万人次,其中5月2日,渡江战役纪念馆接待观众8300多人次,安徽名人馆接待观众5100多人次,均为平时周末接待量的两倍左右。

渡江战役纪念馆每日推出特色社教活动,将劳动实践与国防教育贯穿全程。游客亲身参与织布体验、手推石磨、编草鞋等活动,在“十户人家九户忙”的复刻场景里感受军民同心;于石磨的吱呀声中触摸支前民工的辛劳温度;让“脚穿草鞋跟党走”的革命记忆从历史课本走进现实掌心。“小小军工厂”模型组装环节,通过古今武器对比推演,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强军报国的种子。

安徽名人馆聚焦非遗传承与节气文化,五一节假日期间,推出10场公益戏曲演出,掌声阵阵,座无虚席;冷染工艺结合徽州蓝布缝纫,观众在嗅染草、触粗布中感受匠人智慧;立夏节气特别策划草帽彩绘与习俗科普,带领公众在“称人”“斗蛋”等趣味互动中感知传统文化。五四青年节与媒体合作推出安徽籍革命先辈的青春宣言AI视频,并公示新志愿者名单,致敬青年力量。

此外,五一期间,两馆共投入志愿者17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覆盖展厅指引、活动协助、免费讲解、戏曲演出等志愿服务。从渡江馆里手把手教游客打草鞋的汗湿马甲,到名人馆戏台上字正腔圆的唱腔,志愿者们用“服务精度”托起了5万人次的“体验温度”。

五天活动中,两馆通过劳动实践、手工制作、戏曲演出等多元形式,让参与者在经纬交织的布匹间读懂军民鱼水情,在蓝染方巾上触摸千年技艺,将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化作可感知、可操作的生动实践。每一双劳作的手,都在为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写下新的时代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