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
热线电话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
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 > 馆内新闻

安徽名人馆“非遗小课堂”开讲啦!

作者:Admin 日期:2024-04-25 点击:19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图腾

它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

彰显城市的文明程度

合肥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2
一起来了解这些非遗项目吧


韩氏阴阳双合拳

20240426103334_51549.jpg

    韩氏阴阳双合拳,传统体育。2017年11月入选安徽省第五批非遗名录项目。阴阳双合拳相传为元末明初著名武术家杨艺所创。杨艺少时习武,精通少林武当各家功夫,至晚年结合内外家功夫之长,巧妙结合中医经络学与脏腑之间的连带表里关系,通过肢体运动的牵拉拽引、敲击振穴的手法,疏通阴阳八脉十二经络气机,实现脏腑阴阳表里合一,达到人体阴阳平衡,提高免疫能力、防治百病的功效。

    韩荣春是此拳的第十五代传承人,曾被授予“安徽省十佳拳师”“中国民间武术家”“中国太极拳名师”等称号。


张氏大洪拳

20240426103423_34525.jpg

    张氏大洪拳是一种集内外架于一体的传统拳术,由张传正拳师传入合肥。此拳强调调动内气,以气催力,以阴柔圆活的关西架为母架,以阳刚脆快的关东架为拳术根基,有别于南方的洪拳和北方的红拳。张氏大洪拳于2013、2017年相继被列入了合肥市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被安徽省推荐《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待批)。
    张氏大洪拳内容丰富,有拳术、器械、功法、擒拿等。代表性拳术有关西架,关东架、三晃膀、活腰架等;器械有齐眉棍、单刀、大枪、双刀、牛心双拐、单刀拐、关公大刀、梢子棍、三节棍、四节镗等;拿法有七十二擒拿手。



庐州太极拳

20240426103524_22861.jpg

     2022年5月,庐州太极拳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的庐州太极拳,又称“世清太极”,源于淮军军营武术,并融合了少林拳法和陈氏太极拳的拳理。长期以来,庐州太极作为人们强身健体、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载体。

    世清太极内容丰富,包括太极拳老架、新架、一路、二路、炮捶、推手以及刀、枪、剑、锏等器械等套路。世清太极双人推手是一种综合性的技击实践方法,既不会伤人,又可实际检验武功。世清太极春秋大刀及安徽大刀队名扬武术界。



纸笺加工技艺

20240426103600_36902.jpg

20240426103600_78253.jpg

纸笺加工技艺,安徽省巢湖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纸笺加工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纸笺加工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纸张在使用、审美及保存等多方面的需求,从而诞生了品类繁多的纸笺产品。其显著特点在于加工技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主要包括:配料、备梏、拖染、挑晾、涂布、托裱、上挣、洒溅、描绘、砑花、砑光、刻纸、雕版、饾版水印、拱花、拓印、裁切等。通过以上一种、两种或多种技艺相互交叉融合,可制作出丰富多彩、性能各异的纸笺产品。如:套色木版水印信笺制作工艺流程为:绘稿—分色雕版—校版—配色—饾版水印—裁切—包装;泥金笺制作工艺流程为:备梏—配料—拖染—挑晾—涂布—挑晾—再次涂布—再次晾晒——上挣—下挣—检验—裁切—包装等等。
纸笺加工技艺融入了绘画、雕刻、印染、剪(刻)纸等多个艺术门类,涉及物理、化学、美术、气候、传统医药等多学科知识,不同的纸笺品种需采用不同的加工技艺,通过一种、两种或多种技艺相互交叉融合,又可以衍生出丰富多彩、性能各异的纸笺品种,其工艺过程全部为手工操作,艺人凭经验来不断调整工艺进程。


吴山铁字

20240426103816_67068.jpg

    吴山铁字起源于合肥吴山镇,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2008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特点:以锤代笔,以铁代墨,锻铁成字;通过书写或临摹、上铁皮、裁剪、锤打、等30多道工序制作完成。数百年来的传承与创新将纸墨书法中的提、按、顿、挫以及干、枯、虚、实等技法通过拖、滚、点、拽、鐓等铁字制作手法完美的表现出来,作品既刚劲、浑厚,又不失书法艺术的柔韧与鲜活,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素有“中华一绝”之美誉。


庐阳剪纸

20240426103848_74711.jpg

20240426103921_59888.jpg

     庐阳剪纸是对流传在合肥地区剪纸的统称,其艺术内涵丰富,风格多样,技法各异,既有徽派剪纸的灵秀精巧,又有淮河流域剪纸的粗疏古拙,大都通过家传身教的方式,代代因袭相传。所用的器具主要有剪刀、刻刀、色纸、布、针线、刷子以及剪纸辅助工具等。目前依然活跃的剪纸艺人主要有唐定兰、葛崇云、朱山中、周升国、胡益厚、刘宁侯、侯红妹、杨有凤、黄晓萍、宗流柱等两百余人。这个群体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延伸着庐阳民间剪纸的艺术道路,展现着当代社会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2017年11月,庐阳剪纸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庐州面塑

20240426103945_92616.jpg

    庐州面塑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材料,经过捏、塑、刻等手法制作而成的传统工艺品。它源于中国古代的“彩塑”,经过庐州地区的文人墨客的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题材多取自传统民间故事、古典小说等,人物造型占比较大。造型生动夸张、用色明艳大方,作品风格细腻朴实、简练明快,富有雅俗共赏的传统艺术美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特色。

    庐州面塑在材料的使用上注重继承创新,在不改变传统技艺手法制作基础上,增强材料的柔韧性和长期保存不变形的特点,作品力图反映具有安徽本土特色的人物、故事、风景,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2022年5月,庐州面塑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庐阳糖画

20240426104104_83351.jpg

20240426104104_13945.jpg

    糖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是以糖为材料塑造人物、吉祥花果、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形象。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糖灯影儿”。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用小汤勺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成型,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庐阳糖画的历史起源于安徽、江苏两省为主的江淮地区。匠人们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石板为“纸”,融入了江淮大写意绘画的技法,提顿放收之间,振翅欲飞的蝴蝶,张牙舞爪的蟠龙等瞬间惟妙惟肖完美展现出来。


庐州制笔技艺

20240426104158_29472.jpg

    庐州制笔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盛行于唐、宋,制笔名手众多。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徽笔渐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笔制作在凤兆华等人的手中得以复苏。
    庐州制笔技艺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与科学价值,所制毛笔工序繁杂,必经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和其他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操作。讲究梳、齐、赶、盖、扎、修、装七种工序,务达基、垒、尖“三齐”,以求“清风亮顶”。


庐州棕编

20240426104220_10725.jpg

    庐州棕编,入选合肥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庐州棕编是以棕榈树叶子为原材料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在制作上吸纳各地棕编技艺、竹编工艺,借鉴竹编工艺中的上色和防腐技术,丰富庐州棕编的种类和造型。同时将粽叶在煮制过程中加入调料,使颜色显得古色古香,叶子经过处理不怕枯萎,能长时间存放。庐州棕编主要有蜻蜓,蚱蜢,青蛙,蝴蝶,十二生肖等,棕编玩具的制作品种多,样式新颖,树叶颜色搭配合理,深受城乡百姓的喜爱。


庐州制香

20240426104310_37861.jpg

20240426104310_64270.jpg

     庐州古法制香技艺,入选合肥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庐州古法制香技艺,有一套严谨完整的体系,无论是香料的认识、药材属性的了解、香方的确认、香料的配伍及炮制方法,其过程极为繁复且慎重仔细。香药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珍品,庐州古法制香技艺让人们了解香的用途与价值。


庐州梅庵派古琴演奏

20240426104414_81948.jpg

     庐州梅庵派古琴演奏项目于2020年12月正式列入合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肥地区梅庵派古琴根植于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主要以彭韬、王徽宁最具代表性,他们也在多年的研习与传承中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同时也致力于安徽古琴艺术的教学与推广。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安徽古琴正在向着演奏、学术、系统、权威等多方面全方位发展。


清介堂膏药制作技艺

20240426104443_48041.jpg

     迄今已有210多年历史,创始于公元1807年,为江淮清介堂胡氏祖传老膏药店秘制,由五十八味名贵中药组成,纯手工制作,具祛风止痛、化痞除瘀、舒筋活血、消肿顺气的功效,用于治疗筋骨疼痛,跌打痨伤,颈肩腰腿痛,四肢麻木,关节炎等症状。

    清介堂膏药制作工艺十分繁杂,有着严格的流程。需要选取原料、提取药料、炼油滤油、炮制铅丹粉、下丹、文火熬炼、去火毒、分坨制块等步骤,体现了中医药制作的选药上乘、工艺严谨的风格。丹膏外观色泽黑亮、温润细腻,贴于患处老嫩度适中,便于透皮吸收。2017年9月被列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分享到:

上一条:【志愿者说】投身志愿实践 共享青春韶光

下一条:关于征集安徽名人文化研究智库专家的公告